首页> 军事历史>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精品推荐

>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精品推荐

妙笔入梦著

本文标签:

军事历史《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目前已经迎来尾声,本文是作者“妙笔入梦”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朱元璋鲁明义的人设十分讨喜,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洪武四年,天下凋敝。扬州更是饿殍遍地,百姓甚至易子而食。朱元璋为了解民间疾苦,微服私访至上沪县。意外发现这里商业繁荣,百姓生活富足,县令大肆赈济灾民。朱元璋大喜,以为此地县令李进,乃是治世能臣。可当他看到那碗救济粥时,却傻眼了。只见那一碗粥里面,半碗都是沙子。这县令还买卖人口,贪污受贿,参与走私。...朱元璋:咱受不了了!今日非宰了这个混账。马皇后:重八,不能杀,李进救济了百万百姓。朱标:父皇,不能杀,李进平定了倭患。朱棣:父皇,不能杀,咱们的钱都在李进的银行里。朱元璋:......

来源:ffsjzddi   主角: 朱元璋鲁明义   更新: 2023-10-05 23:44:50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小说叫做《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是作者“妙笔入梦”写的小说,主角是朱元璋鲁明义。本书精彩片段:朱元璋是从小深受贪官污吏的压榨,导致朱元璋父母全部上吊死在了自己面前。他的几个哥哥,因为官员的剥削,也大都饿死。这种杀父之仇,也是朱元璋痛恨元朝统治,痛恨贪官的原因。不过刘伯温本身就是士族出身,对于这种情况早就司空见惯,他也没有和贪官切齿的仇恨...

第27章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是一本扣人心弦的小说,故事情节紧凑,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主角朱元璋的成长历程令人动容,读者们对他的命运充满了期待。已经连载至第322章 领先三步是疯子,那遥遥领先呢?,总字数已超过75.5万字。

书友评论

为什么拉黑还能刷出来[笑哭]一点都不严谨

后来想一想,发现漏洞太大了,对主角的人性塑造,有大缺陷,主角太相信人,不查别人底查,另外也不够低调,后面如果写主角,偷偷去外面发展,建立势力还好一点,还偏偏与外人合作,在明朝那简直是找死行为

乐色乐色乐色,这本只能无脑看书

章节推荐

第34章 麸糠草料是给人吃的?

第35章 咱要亲自去义乌看看

第36章 百姓吃糠咽菜,李进左搂右抱?

第37章 你清高,你了不起,拿我的钱去赈灾

第38章 救民先救官!官都要死了还救什么民

作品阅读


上沪县,李进府邸之外。

“伯温,你觉得李进此子如何?”

朱元璋走出李进府邸之后,内心十分纠结。

按照朱元璋原先的脾气,早就应该大发雷霆,将李进这种贪官抓起来,剥皮萱草。

但是经过李进一番的辩解之后,朱元璋竟然觉得自己有些犹豫,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刘伯温听到朱元璋的问话后,瞬间就明白了朱元璋内心的纠结。

在刘伯温看来,李进虽然贪财,但是如果真的如李进所说,贪财是为了百姓,那李进的确属于大才。

而且上沪县在李进的治理下,也的确是百姓衣食无忧,算得上一名合格的官员。

对于贪官,刘伯温当然没有朱元璋那么大的戾气。

朱元璋是从小深受贪官污吏的压榨,导致朱元璋父母全部上吊死在了自己面前。

他的几个哥哥,因为官员的剥削,也大都饿死。

这种杀父之仇,也是朱元璋痛恨元朝统治,痛恨贪官的原因。

不过刘伯温本身就是士族出身,对于这种情况早就司空见惯,他也没有和贪官切齿的仇恨。

相对的,他更看重这个官员的能力,正如李进所说,如果清官都是鲁明义那样,那这种清官才最该杀。

不过既然朱元璋痛恨贪官,作为他的臣子,刘伯温自然要跟皇上保持一致。

“皇上,臣以为李进此人很难琢磨,具体该如何,还需看他日后如何行事。”

刘伯温这话相当于和稀泥,啥也没说,只能让朱元璋更加纠结。

还是马皇后毕竟实诚,说道:

“重八,就算要啥李进,那也得先从李进手里,把镜子制作的秘方给拿到手。”

“如今大明国库空虚,内堂更是难以为继,我们还有皇子可是已经很久没有添新衣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只得叹息一声,说道:

“让着狗官再多活几日,咱迟早要杀了他。”

没办法,朱元璋也想杀了李进,奈何李进给的太多了。

正如马皇后所说,这几年虽然大明建立,但是南征北伐不断,大明的国库早就空了。

北元蒙古一日不灭,朱元璋就一日睡不安稳。

不只是北元,还有西北的甘肃,西南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都有元朝势力残留。

为了给大军出征,朱元璋把自己裤衩都给当了,内帑更是穷的揭不开锅。

马皇后平时甚至还要自己织布,补贴内帑,实在是入不敷出。

如今马皇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赚钱的生意,她可不愿意朱元璋就这样杀了李进。

马皇后已经想到,等回到了应天,这批镜子必然能够大赚一笔。

今年应该能过个好年了!

刘伯温这个时候也插话道:

“皇上,是时候返回应天了,只怕现在朝堂已经积累了很多政务需要您处理了。”

朱元璋环顾四周,留恋的看了一眼周围高楼大厦的景象,叹息道:

“这里才是盛世的样子啊!”

“上沪虽好,但是应天才是根本。”

刘伯温继续谏言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明日回京。

.....

大清早,朱元璋就乘坐马车往应天府而去。

经过一夜的思索,朱元璋决定先留着李进,等到回到京城,将李进给调查清楚之后,再做打算。

在将房钱给结算完毕之后,朱元璋看着手中的账单,灵光一闪,好似想到了什么。

在回去的路上,不断的催促着侍卫加快速度,看样子是归心似箭。

把旁边的刘伯温看的直傻眼,还以为朝中发生了什么大事。

没过几天,朱元璋终于是回到了应天。

听说朱元璋返回应天,李善长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出迎朱元璋。

这些天朱元璋在南方微服私访,朝中的大小政务全都交给了李善长处理。

不过李善长在朱元璋身边呆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哪些事情是他能管的,哪些事情他是绝对不能碰的。

作为大明的宰相,李善长的确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如今的他位极人臣,风光无限。

但是只有李善长知道,在朱元璋手下当宰相,他只不过是朝中的摆设。

朱元璋对权力的掌控欲,让李善长在宰相的位置上,战战兢兢,根本不敢有任何逾越之举。

所幸在朱元璋离开之后,大明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故,要不然李善长早就向朱元璋求援了。

远远看到朱元璋的马车,李善长赶忙上前迎接朱元璋。

在朱元璋下车之后,李善长随即躬身道:

“善长拜见上位,上位微服私巡,辛苦了!”

身后文武百官,也是齐齐拜下,向朱元璋行礼。

李善长称呼朱元璋为上位,而不是皇上,正是彰显他与其他臣子的不同。

在朱元璋起事之初,李善长就一直称呼朱元璋为上位,如今有资格再称呼朱元璋为上位的,朝中不超过三人。

朱元璋看到百官都在,虽然满身的风尘,却依旧精神奕奕。

“诸位爱卿平身,咱不在的这几天,诸位辛苦。”

“现在随咱前往奉天殿,咱有大事要说。”

听闻朱元璋有大事要说,李善长下意识的看向刘伯温。

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兄弟大都是淮西子弟。

这些人全部都是淮西人,相互之间不是老乡,就是亲家,在朝堂上形成一股极其强大的势力,淮西权贵。

朱元璋深刻认识到这些淮西权贵的可怕,一旦有所不测,甚至会影响大明江山,而宰相李善长就是淮西权贵的领头人。

为了平衡朝堂上的势力,朱元璋决定培植另一股势力,作为骄兵悍将的对头。

而他挑中的人选,正是刘基刘伯温。

刘伯温乃是浙江,青田人,属于浙东人,在朱元璋的暗中帮助下,如今刘伯温已经俨然成为浙东士子的领头人。

随着浙东党的形成,淮西和浙东也在朱元璋的暗中推动下,彻底形成了对立局面。

刘伯温和李善长也是水火不容,相互掣肘。

即便这不是刘伯温之所愿,但是在朱元璋的意志下,他也只能乖乖的做一名旗子。

朝堂上两股势力相互争斗,正合朱元璋之意。

正是在朱元璋的布局之下,淮西权贵嚣张跋扈的气焰,逐渐被朱元璋打压下去。

不过这些人却是把仇恨记在了刘伯温身上,对于朱元璋仍旧是感激涕零。

朱元璋这个时候提出有大事要说,李善长怀疑正是刘伯温在朱元璋旁边又打了小报告。

刘伯温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打的什么主意,看到李善长不善的目光,刘伯温也是一笑了之。

小说《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精品推荐》资讯列表: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