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军事历史> 精选篇章大明:开局造反,大臣都想我继位

>

精选篇章大明:开局造反,大臣都想我继位

少司寇著

本文标签:

《大明:开局造反,大臣都想我继位》是作者 “少司寇”的倾心著作,崇祯帝朱慈烺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他穿越了,穿到了大明即将亡国的前几天,眼看着皇帝要自尽,自己身为太子要被交出去,他不淡定了。“国可亡,我不可交啊!”他还想多活几年呢!于是,朝堂之上,他掀了崇祯的桌子,决意不再软弱,反手开始宣扬治国之法。皇帝不想当皇帝?那他就逼宫,这皇帝,他来当!雄韬伟略绘制世界版图:“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一个霸主,那就是大明!”...

来源:cd   主角: 崇祯帝朱慈烺   更新: 2023-10-11 16:45:04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大明:开局造反,大臣都想我继位》中的人物崇祯帝朱慈烺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军事历史,“少司寇”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大明:开局造反,大臣都想我继位》内容概括:没办法。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即便这个时代的人所受的教育主要是儒家教育,从小就被灌输要忠孝仁义,但利己之本性是难以扼杀的,也不可能被彻底扼杀。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礼制大坏,本质上不过是一个王朝的总崩溃的外在表现而已,不过是崇祯已经不能给天下既得利益者带来任何价值而已,以致于没谁愿意恪守礼制,恪守规...

第7章


受眼下小冰河气候影响,崇祯十七年正月十四日的京师下午,没有春和景明,只有大雪纷飞。

不过,因眼下是按例从正月十三日开始,就要举办盛筵活动的元宵节间,故而,城中权贵官绅们还是在自家豪宅广厦内,搭起了火树银花,铺设了锦绣华毯,且彩灯生辉,肉香弥漫,欢笑不停,而营造出一番歌舞升平的新春景象。

唯有依偎在权贵官绅所居宅邸之高墙边,如一座座黑色雕塑一般的贫民们,才感受到崇祯十七年的元宵节,特别冷也特别容易饿。

当然,因要上朝而不得不从高墙里出来的权贵官绅们,还是会在从温暖如春的高墙里出来后,体会到一丝来自崇祯十七年的春寒,且也都一致地缩紧了脖子,有干脆决定回屋不上朝只请病假等消息的,有还是冒着寒气继续去上朝的。

但即便有权贵官僚继续去上朝,但也有不少权贵官僚会在嘴里嘟哝抱怨。

“这个时候要视朝,让人不得休息,也就这个刻薄寡恩的独夫才做的出来!”

“正月初三才廷议过,这么急着又要议事,是要商议投降的事不成?!没见这么不近人情的,你崇祯不做亡国之君,谁做亡国之君?!”

“真不知道有什么好议的!喜怒无常,视吾等为刍狗,说杀就杀的暴君,谁愿意你去南方,大家都盼着新主呢!哪里管你的死活!”

心怀不满的朝臣们抱怨时自然是抱怨崇祯。

因为崇祯的许多行为的确让士大夫们失望甚至是颇为怨恨,比如一出事就推过于群臣,而不肯担当,而大臣一犯错也从不宽宥等等,所以让许多官僚们都对崇祯已经没有好感。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崇祯已经把自己的最后一点家当即孙传庭所领兵马葬送在了潼关,以致于,许多大臣们早已确定大明已到亡国之时,天下已到改朝换代之际,而崇祯已经不能给这些大臣带来任何利益,而才对崇祯这个君王没有了任何敬畏忠诚之心。

没办法。

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

即便这个时代的人所受的教育主要是儒家教育,从小就被灌输要忠孝仁义,但利己之本性是难以扼杀的,也不可能被彻底扼杀。

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礼制大坏,本质上不过是一个王朝的总崩溃的外在表现而已,不过是崇祯已经不能给天下既得利益者带来任何价值而已,以致于没谁愿意恪守礼制,恪守规矩王法。

要知道,连太子朱慈烺都开始在自己父皇崇祯跟前掀桌子了。

原因也是崇祯不能让他再安安稳稳地做太子了。

不过,华夏之所以不灭,之所以能衰而复振,就是因为这片土地上不仅仅只有自私自利者,也有心存大义的赤子。

大学士范景文没有埋怨,在下乘舆后,就忍着未饱之饥寒感,依旧冒雪往左顺门走来。

左都御史李邦华更是精神矍铄,准备与他依旧还愿意效忠的大明君王会面。

太常寺卿吴麟征则嘴唇紧抿,奋力地在深达半尺的冰雪里迈着脚步。

吱呀!

随着宫门大开,寥寥可数的这些来参加午朝的大臣们无论是在腹里埋怨还是在肚里琢磨天子视朝之意,皆在这时鱼贯而入,列班以候圣驾。

待圣驾一至,大臣们便陆续从待漏朝房进入左顺门。

只是大臣们很快发现,今日午朝,左顺门内不只有圣驾,还有东宫太子朱慈烺。

朱慈烺这时还在大臣们行了大礼后,先开口说:“父皇,皇儿认为,虽说眼下朝廷已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但也不能失了体统,还是让御史点个名吧。”

崇祯点首。

事实上,崇祯在孙传庭与大明朝廷的最后一支成建制精锐尽没于潼关后,就已经彻底灰心丧气,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对朝臣们刻薄对待,严格要求了;以致于,连廷议南迁时,光时亨成功阻止百官同意南迁时,他都没有狠心杀了光时亨,因为他已经彻底绝望了,觉得杀与不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而现在,他见寥寥无几的大臣还愿意来上朝,也都没有要点名查一查谁没来谁迟到的心思。

崇祯知道群臣们已经在准备抛弃他了。

但朱慈烺却在这时提议还是要点点名,崇祯也没有阻止,灰心丧气的他现在也有了摆烂的心思。

不过,在崇祯同意先点名时,却没有御史站出来点名。

这时,左都御史李邦华不得不出列奏禀:“回陛下,负责点名的御史未来。”

一时,朝堂上颇为尴尬。

按照大明从国初朱元璋时代就定下的规矩,上朝之前,都会有御史拿花名册点名,迟到的或故意不来的,基本上都会被严惩。

毕竟皇帝视朝,身为大臣无故缺席,完全可以视为是对君主的大不敬。

结果如今的大明,大量朝臣缺席不来,视朝廷纲常如无物不说,连负责点名的御史都没来。

这在崇祯和许多朝臣们看来,无疑是真的在说明大明已的确到了亡国灭种之际。

朱慈烺倒是颇为淡定地从袖中拿出一花名册来,且向崇祯奏道:“父皇,不如让皇儿点名吧,皇儿正好准备了花名册。”

百官听后愕然看向朱慈烺,不少甚至都开始庆幸自己没有偷懒不来。

“准!”

崇祯依旧点首。

“少保、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陈演!”

“少保、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陈演!”

“少保、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陈演!”

……

朱慈烺先念起了首辅陈演的名字,念了三遍,无人应声。

无形中,似乎就在告诉所有人,首辅陈演尸位素餐,早已准备投附新朝,准备弃国弃君,以致于连午朝都不来。

总之,封建社会讲究以德治国,此时陈演在朝堂上被太子点名而未来,简直就像是让一个文官当场社死!

有在乎节操的文官如李邦华此时都已经横眉怒目起来,他没想到连首辅都没来上朝,以至于下定决心,回去要在笔记里狠狠地嘲讽挖苦一下陈演。

毕竟就算大明亡国在即,就算对皇帝失望透顶,但身为朝臣,点卯上朝的态度要有吧。

朱慈烺这时倒只说道:“看来元辅也未来上朝。”

接着,朱慈烺就继续念起其他人的名字来。

许多大臣皆未来。

所以,注定将来要在大明史册上留下不光彩一页的不只陈演一个。

不过大臣们也没想到要点名。

要知道,自崇祯自己都摆烂绝望后,每天的视朝已经例行不点名了。

“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范景文。”

“臣在!”

好在朱慈烺在念到范景文的名姓时,范景文站了出来,应了一声。

这至少说明,不是所有大臣都已经选择背叛大明的君主背叛大明朝廷。

小说《大明:开局造反,大臣都想我继位》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精选篇章大明:开局造反,大臣都想我继位》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