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幻玄幻> 余而祝之

>

余而祝之

白及不急著

本文标签:

主角是李钟林杨俊的奇幻玄幻《余而祝之》,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奇幻玄幻,作者“白及不急”所著,主要讲述的是: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来源:fqxs   主角: 李钟林杨俊   更新: 2024-03-10 22:21:57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奇幻玄幻《余而祝之》,由网络作家“白及不急”近期更新完结,主角李钟林杨俊,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我做了这一生的梦,很长很长的梦我的知觉一点点恢复,我的大脑依然感觉很麻痹,似乎梦还在挽留我首先是听觉,恍惚间我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和滴滴答答的声音,其次是视觉一点点恢复,我依稀看见陌生的天花板,陌生的灯光,不是明春医院的病房,地上站着几个人,也穿着白大褂,目光齐刷刷看着我我还没从梦中走出来,以为还是在做梦,就这样持续了一分多钟,我终于确定这不是梦,才注意到视野中有一些数字,我看到哪,数字就跟...

第3章 改造

我做了这一生的梦,很长很长的梦。
我的知觉一点点恢复,我的大脑依然感觉很麻痹,似乎梦还在挽留我。
首先是听觉,恍惚间我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和滴滴答答的声音,其次是视觉一点点恢复,我依稀看见陌生的天花板,陌生的灯光,不是明春医院的病房,地上站着几个人,也穿着白大褂,目光齐刷刷看着我。
我还没从梦中走出来,以为还是在做梦,就这样持续了一分多钟,我终于确定这不是梦,才注意到视野中有一些数字,我看到哪,数字就跟到哪,而且还在变化,我看到了发出滴滴答答声音的来源,那是一些机器在运转,还发出嗡嗡的声音。
这时我听见有人说什么“大脑波形正常,各部分运转正常”之类的话。
我看向自己的身体——我吓了一跳:映入眼帘的金属制成的条状物,片状物,五颜六色的线插在这堆不可名状金属物体上,连着许多仪器。
我想喊出来,却感觉不到自己的嘴,难道我没有嘴?
我大脑中努力地发出喊这个指令,于是我旁边一个类型音箱的东西开始发出滋啦啦的响声,那些人终于看向了我,其中一个戴眼睛,有一些胡子的中年人看了看音箱,又看了看我这边,说:“你醒了,你觉得怎么样?”
说罢那些人看向了音箱,我努力整理着混乱的思绪,说了一句:“我怎么了?”
是旁边音箱发出的声音。
“发声模块正常了。”
中年男人旁边的年轻人说道。
中年男人笑了笑,对我说:“你现在的情况说起来有些复杂,你先说5乘22等于多少?”
“110。”
我答道,他又拿起了一张纸,问:“这是什么?”。
我不懂他要干嘛,他拿的是一张风景照,“山?
泰山。”
我答道。
“思维正常,智力正常,辨物力正常。”
旁边的年轻人又说道。
中年人则依然笑着,说:“我们成功了!”
又对我说:“杨俊是吧?
恭喜你新生了。”
我不明所以,音箱接着发出了疑问:“我到底怎么了?”
这下那些人都笑了起来,中年人说:“杨俊,你先别着急,你记得自己的手术吗?
手术失败,你己经死了,是我们把你救了回来,只是我们放弃了你的身体,只保留了你的大脑,用你的大脑当做中枢,控制着这些仪器。
你放心,你还是你。”
“现在是什么时候?”
他说了一个日期,我才知道离手术己经过去了三个月。
“我父亲呢?”
我又问。
“在家,你放心,他们过得很好。”
我想抬起手,却发现我也没有手,我努力想做这个动作,连接着我的一个机械臂动了一下,我又问:“你们为什么把我变成这个样子?”
“因为你答应了器官捐献,大脑当然也算在其中啊。”
中年人依然温和地笑着,查看着各个仪器的数据。
又说:“你的大脑很特殊,是唯一一个在实验中存活了三个月以上的,目前条件有些简陋,只能将你改造成这个样子。
不久新设备就来了,到时候你就会有自己的新躯体。”
原来我死后大脑被拿去做了实验,现在木己成舟,我也再没话可说。
我想起了我这一生,浑浑噩噩,一心求死,好不容易死了,最后却以这种方式活了下来,这种感觉不能再糟糕了,而且我的大脑现在被囚禁在这铁壳子里,动也不能动,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中年人不再说话,而是叫走了屋子里的大部分人去开会,只剩下一个年轻人,我通过音箱问年轻人:“我现在在哪?”
年轻人只告诉我现在是在南京某区,原来我现在离家乡有几千公里,而且我又不能走路,自然是不可能逃回去的,我又问:“你们是什么人?”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看了看西周,说:“如你所见,我只能告诉你我们是科学家,其他不能告诉你,这房间有监控。”
这个人倒是诚实,我这样想。
我试着闭眼,可是那些数字还是明晃晃地悬在眼前,年轻人小心地看着仪器上显示的参数,询问我是否要休眠,他可以让我关闭视觉模块。
我说可以,随即便陷入一片黑暗。
我想:这些人将我做成机器的动机是什么呢?
因为我的大脑特殊,可是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不知过了多久,中年人回来了,打开了我的视觉模块,说:“对了,我叫李钟林,你可以叫我李博士,这段时间你就好好休息吧,明天开始要进行实验。”
我沉默了,内心(如果我还有的话)久久无法平静:实验,是什么样的实验,会不会很疼?
他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笑着告诉我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我转过头去,看到了波器的玻璃屏幕上映出的我的“脸”,原来我现在的脸也是一块屏幕,上面搭载着监控一样的摄相头,看来我是用摄相头看东西的。
我感到累了,原来用大脑控制仪器并不轻松……到第二天,李博士和其他的科学家仔细检查着各种仪器的运转状况,接着问我:“你现在感觉怎样了?”
“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动不了。”
我说。
我确实动不了,因为有很多传感器尚未安装,我只能说话、看、和控制那个机械臂。
过了一会儿,又进来的几个人,其中有一男一女,男的有些秃头,看样子是老科学家,李钟林向他们问好,我听见他叫男的郑教授,女的那一位吴老师。
当我看向那两位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他们的名字,年龄,职业,原来那位郑教授是知名神经网络专家,而吴老师是一位人工智能专家。
我想他们应该是为我的大脑连上了网络。
他们的交谈中有很多术语我听不懂,只能听到“神经元脊椎” “感受器”这些曾在生物课本里面见到的词汇。
实验室的门关上了,看来实验要开始了,我下意识想要深呼吸,可我压根就没有肺!
忽然,人群的谈论安静了下来,李钟林走到我面前说,“准备好了吗?
实验要开始了。”
不过实验过程并没有多痛苦,只时感到有些酥酥麻麻,科学家们都小心翼翼地调试着机器,电脑屏幕上是一串串代码和数据,还有波形图,每一次有感觉,波形图都剧烈地起伏一下,我想那一定是我的脑波图了。
过了许久,我感到一阵激动,这时,一台仪器突然黑屏了,似乎是烧坏了,实验也停了下来。
郑教授面露不快,说:“感受器和神经中枢都没什么问题了,只是这效应器不能承受太大负荷,得找新的材料。”
在场的人面面相觑见了一会儿,大多数人都出去了。
我问李博士:“怎么了?”
“我们用集成器代替了你的脊柱,用逻辑电路代替了你的神经元,用传感器代替了你的感受器,只是这效应器还没找到合适的终端。”

小说《余而祝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余而祝之》资讯列表: